- 大
- 中
- 小
文艺常识——文学部分
发布时间:2023-09-24 11:50:571 、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 305 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在欧洲,早在公元前9世纪时,古希腊就有了大诗人荷马,他的《伊利亚特》《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史诗。
2 、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楚国的文学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
3 、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中国司母戊鼎、古罗马角斗场、埃及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空中花园、
奥古斯都的和平祭坛。
中国奴隶社会包括夏、商 、西周、春秋 4 个时期。艺术品主要以青铜器、制陶、玉石雕刻为主,春秋后期漆器发展显著,战国以后漆器逐步取代青铜器。
4 、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发展经历了由甲骨文到秦篆的古文字阶段和由汉隶到楷书的今文字阶段。
甲骨文 — 金文 — 篆书(大篆、小篆) — 隶书(章草) — 楷书 — 草书(今草、狂草) — 行书(行楷、行草)
5 、《诗经》的 “ 六义 ”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 风、雅、颂
《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统称为“六诗”或“六义”。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风( 160 篇)、雅( 105 篇)、颂( 40 篇)。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 小雅。大雅 31 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诗经》的主要表现方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表现方法。统称为六诗或六义。 赋、比、兴的归纳和研究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诗歌艺术思维和表现方法在理论上的认识日趋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动了诗歌在创作中的日趋丰富和完美,对促进古代诗歌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6 、 “ 六艺 ” 的内容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学校的六门教育教学课程。即礼、乐、射、御、书、数 。
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即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 、大武等古乐;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为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 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关于六艺教育的实施,是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的,且有小艺和大艺之分。书、数为小艺,系初级课程;礼、乐、射、御为大艺,系高级课程。关于六艺,还有另一种解释,即指《诗经》、《尚书》、《礼记》、《乐书》、《易经》、《春秋》等六经。六艺与六经的混称,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 滑稽列传》: “ 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夏、商、西周的六艺基本属于军事技艺性的,而儒家六经主要是理论知识性的。
7 、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 294 卷 ,另有《目录》30 卷,《考异》30 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 1362 年的历史。《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